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幸福生活 一刻即达】公园:城园交融 人景相宜

发布日期:2025-04-29 14:17

“公园建到家门口,无论是散步锻炼,还是休闲娱乐,都非常方便,住在渝北,每天的心情特别舒畅。”提到如今的生活环境,渝北居民连连点赞。

近年来,我区因地制宜利用城市公共绿地、边角地、闲置地等地块,打造出一批功能完善、景观各异、亲民便民的城市公园,不但扮靓了城市形象,同时让居民更便捷、更舒适地享受绿色空间,切实体验到了“15分钟公园服务圈”幸福感。


益寿园

口袋公园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微幸福”

重庆中央公园

花石公园

市民在家门口的公园里休闲娱乐


依托自然资源禀赋

推动城市向美蝶变

“我们老两路人转路必来碧津公园,这里又大又漂亮,关键是下楼走几步就到了,就跟自家后花园一样。”家住丽景天成小区的王文芳笑着说道。记者了解到,碧津公园自1987年建园以来,便一直陪伴着渝北人民,经过1993年的扩建,其面积拓展至13万平方米,成为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闲场所。

公园内灵塔耸立,虹桥横卧,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园内的“巴渝民俗文化村”更是别具一格,展品重现了先人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展示了巴渝地区的民俗风情,而“王墣烈士像”和“抗灾纪念亭”则见证了老一辈改天换地的坚定精神,激励着每一个渝北人。碧津公园静静地见证着渝北的繁荣变迁,同时也见证着当地人民的欢声笑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渝北地标的象征。

而中央公园则是新晋“顶流”。作为全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中央公园以其广阔的面积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无数市民朋友的目光,这座城市绿洲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一个探索自然与城市交融的绝佳地。

4月8日,夜幕低垂时,中央公园草坪被星光与灯光点亮,中央公园的草坪化身天然剧场,“中央公园·戏剧树”活动正式启幕,该活动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将演出空间延伸至自然环境中,演员与观众零距离接触,观众则席地而坐,或倚树而憩,在摇曳的灯光中沉浸式欣赏戏剧表演。“第一次在公园里观看演出,这种体验太难得了!”当主演们穿越观众席时,观众们发出阵阵惊叹。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区将“文化性”贯穿中央公园始终,利用中央公园独特的草坪、森林、湖景等自然资源,先后打造“弦乐森林”“街舞部落”“草坪音乐会”等多场文化艺术活动,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优质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展现中央公园独特的文化氛围。

拓展公共活动空间

延伸城市幸福半径

如果说中央公园、碧津公园是渝北广大市民群众周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那么分散在渝北各个角落的口袋公园,则是装载市民满满幸福的民生工程。在位于龙平街一巷的园丁新村口袋公园里,居民们享受着舒适的休闲时光,他们聚在便民座椅上聊天,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在彩色地坪上尽情嬉戏。“我们这里是老旧小区,以前周边的环境都是脏乱差,更别说休闲娱乐的地方了。”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改造后的园丁新村不仅硬件设施得到了提升,更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由于周边居民多为老年人,位于飞湖路的益寿园口袋公园在改造过程中则是特别突出了养老主题,徽式建筑风格的门口、幽静的绿树红花环境,以及处处可见的“寿”主题布置,还有防滑生态透水砖、无障碍通道等贴心设计,使得益寿园不仅成为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更被周边居民亲切地称为“阳光里的养老院”。位于五星路二巷的渝湖路口袋公园曾是一片废弃的布鞋厂,占地约3200平方米,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片区域逐渐被遗忘,最终沦为建筑残渣和杂草的栖息地。根据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4年,我区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空间,巧妙地融入了一些文创元素,并完善了各种配套设施,使其成为了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口袋公园。

类似的口袋公园转型在我区比比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正在从单一的城市“补绿一角”向适老化、儿童友好、健身休闲等多功能空间转变,已然成为居民们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让大家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据悉,结合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行动,我区近年来坚持“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绿色生态;简洁实用,务实节俭”原则,秉承“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的设计理念,利用城市的“边角料”打造“口袋公园”。随着口袋公园的相继建成,城市幸福半径不断延伸,一座座穿插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空间中的小天地,让“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的宜居愿景成为现实。

坚持生态价值转化

释放城市别样活力

近日,记者在位于空港新城的鹿山公园看到,昔日荒废的土山坡摇身一变成为环境优美的公园,健身器材排列整齐,居民正倚靠着长椅,享受着惬意的休闲时光,今年2月21日,这座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的公园建成投用,不仅让曾经的荒坡焕发新生,更成为周边10万余居民的“快乐源泉”。

据了解,鹿山公园结合山地优越生态环境,以满足区域群众的全民休闲健身需求,展示城市市民健康文化平台之定位,打造“泛全民健身”文化的山地生态型健身郊野公园,功能分区以相对平坦的山顶为核心,以梯田游憩区、集市游憩区、花海观赏区临崖观景区、主题活动区、野营拓展区和入口展示区为主要活动区。以地形陡峭的山腰部分形成生态景观背景林,公园内布置有6条公园园路,露营基地、停车场等设施,同时通过整治场地现状及未来形成的环境边坡改善场地空间关系,梳理景观层次,增强人与自然互动,另外,公园还布局了充满人文气息的鹿山街巷和农耕文化中心,让前来游玩的市民领略山城独特的地域文化。

此外,同为今年2月21日开园的还有花石公园,这座“山水融城”的公园总占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整个公园以“山水织梦、生态融城”为设计理念,依托两山夹一湖的独特山水资源,规划打造共计8万平方米的潺潺水景,让市民在跑步、运动、游玩中感受山水与城市的共生脉动。“公园让我们幸福感直线上升。”市民康丹这样说道。经历了几场春雨后的花石公园,树更绿、花更艳、小河流水潺潺更雅致。“在城区能有这样的一个供大家休闲散步的地方,十分难得。”家住附近的市民王航不辜负美景,经常饭后和家人来到花石公园走走逛逛。

毋庸置疑,生态资源是渝北的一大优势,公园是城市的大美形态。据了解,打造“15分钟公园圈”是渝北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始终秉承人文关怀,致力于提升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同时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精心打造了沐仙湖湿地公园、渝湖路公园、益寿园、祥和公园、辰心公园等众多功能齐全且生态宜居的绿色公共空间,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宜居生活,也展现了渝北在推动城市发展迈向新高度的坚定决心。

如今的渝北,人在景中行、好似画中游的美好场景随处可见。

数读>>>

2024年,全区实施街头绿地提质面积4万平方米、“增花添彩”面积12.69万平方米

建成山城绿道5.58千米,完成渝湖路小游园等口袋公园3个

全区共计新增公园绿地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

新增城市绿地面积80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我区已拥有152个城市公园,公园总面积达到821万平方米

城区绿地总面积约3957万平方米,绿地率36.57%,人均公园绿地达15.23平方米。

记者手记>>>

城市进阶 向美蝶变

一汪净水、一片绿意,褪去城市的喧嚣,浸润心田。工作之余的渝北市民群众总会在静谧的暮色下徜徉于山水相依的自然之趣中,或驻足欣赏巧妙点缀在花间草丛的美轮美奂的灯光,或漫步于林间小道,健身、观景……勾勒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好图景。

近年来,渝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盘活公园绿地存量资源,高品质建设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因地制宜营建多种“公园+”业态,打造服务多元、功能完善、全龄友好的“15分钟公园服务圈”,不仅扮靓了城市“颜值”,也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渝北,城市靓丽如画、生活幸福如诗的美好愿景变成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