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是农历小年。这一天,木耳镇金刚村喜气洋洋。在该村当天举行的第一次股东分红活动中,29位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股东代表上台领取了集体经济分红红包。
活动现场,无论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是蹒跚学步的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拿到第一次分红我们很激动!希望以后村里的产业越做越大,分红越来越多!”
类似的热闹场面,在我区广阔的农村田野上正不断上演。
2019年,我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推进“双十万工程”建设、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让和煦的春风吹绿希望的田野,让幸福的阳光照进群众的心田。
实施“双十万工程”
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2019年的12月中旬,御临河畔的统景镇长堰村,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紧张工作。曾经东一家西一家的小田块,被整治为整齐的长条田,一条宽约5米的耕作路,从坡下公路直通到坡上的条田边。
“整治后,可实现大型机器进场作业。下一步,我们将提升土壤肥力,在这1000多亩土地上栽种无核沃柑。”统景镇经发办负责人李红告诉记者,2019年8月以来,统景镇在当地御临河畔的多个村庄进行了土地治理,并以此为基础启动了4800亩土地的“双十万工程”建设,计划栽种柑橘3800亩、雷竹1000亩。
行走在渝北的农村,随处都能感受到因“双十万工程”快速推进而发生的变化。
去年以来,我区按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品牌化、信息化、景观化”要求,以渝长高速、渝邻高速、南北大道、统大路“四路沿线”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差的村为重点,推广大盛镇青龙村“六改促六变”山地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大力实施“双十万工程”,新建10万亩经果林和10万亩生态林,启动经果林“宜机化”整治3.2万亩,生态林启动前期准备工作6万亩、清林2.8万亩、栽植2万亩。南北大道、统大路等5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建成,新发展特色高效产业1.5万亩。同时,加快“三环十景”农旅融合项目建设,各大景区基本建成,“巴渝乡愁”博物馆、大盛白岩樱花林景区等景点相继开放,2019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4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亿元。
推进脱贫攻坚
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
“多亏现在国家医保政策好!不然这么多费用我根本就承担不起。”谈及脱贫攻坚工作,茨竹镇龙云村贫困户叶某满怀感激。前不久,他因为突患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治疗费用达10多万元,但经过医保报销、健康扶贫基金兜底保障后,他自己仅承担了8000余元。
2019年,我区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渝北在全市30个救治病种的基础上,将病种增至38个,对农村贫困患者开展兜底救助,确保住院患者自付比在10%以下,门诊患者自付比在20%以下。
稳定脱贫根本之策在产业扶贫。我区通过产业发展,引导群众立足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贫困户能脱贫、真脱贫。针对少数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我区推进扶贫资金“五改”试点:即“改补为奖”,安排到人到户资金和致富带头人培育经费,多渠道引导贫困户脱贫致富;“改补为保”,健全扶贫产业保险保障机制,区财政安排资金购买农业政策性保险,扩大农业产业保险覆盖面;“改补为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难题,累计为348户次贫困户发放贷款492.85万元;“改补为股”,全面推行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和“三变”改革;“改补为酬”,为贫困人口提供公益性岗位178个,变“不劳而获”为“劳而有获”。
开展环境整治
打造群众记忆里最美“乡愁”
走进兴隆镇牛皇村,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勃勃生机扑面而来——各种各样的花草,把乡村院落装扮得充满活力;整洁干净的乡村公路和农家小院,让人感觉这里就像是一座乡村公园;原汁原味展现的农耕文化,勾起了儿时的乡愁……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去年以来,我区以“八改六化”(改水、改路、改电、改厕、改厨、改院、改圈、改房,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文化)为标准,点上聚焦“三环十景”,线上围绕“五沿”区域,面上以保洁、植绿、拆棚、排危为重点,突出“坡屋顶、小青瓦、灰屋脊、白瓦头、三角檐、木门窗、白粉墙、石墙裙”巴渝民居“八大核心要素”建筑风貌,以“抓点串线拓面”思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聂家院子、礼朝屋基、朝家坝等13个示范点基本建成,改造农村危房2500户,整治提升旧房5145户,实施大盛镇青龙村太和场等5个居民新村建设。全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点上示范向整村整镇逐步推进,集中打造兴隆镇、大盛镇等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镇推进示范镇。各镇聚焦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250.2吨、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1496.6吨、沟渠1972.5公里。同时,积极推进场镇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新改造场镇污水管网43公里;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全区公路通达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渝北获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市级示范区”。
文/杨荟琳